应用行为分析 (ABA) 视角下的发脾气与情绪爆发
- Hui Ling How
- 3月21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
应用行为分析 (ABA) 方法
应用行为分析 (ABA) 是一种科学方法,通过分析行为的前因(行为发生前的情况)、行为本身(具体的行动)和后果(行为后的结果)来理解和调整行为。在分析发脾气和情绪爆发时,ABA 有助于识别其潜在原因,并提供减少不良行为、强化适当行为的策略。
ABA 如何区分发脾气与情绪爆发
发脾气和情绪爆发经常被混淆,但 ABA 根据其功能加以区分:
发脾气(Tantrum) 是一种习得的行为,通常用于表达需求或愿望,并且可能因注意力、逃避或物质奖励而得到强化。
情绪爆发(Temper Outburst) 更倾向于是一种情绪驱动的反应,可能没有明确的功能目的。
ABA 视角下的发脾气分析
根据 ABA 理论,所有行为都有特定的功能。发脾气通常可归类为以下四种功能类型之一:
寻求关注 – 通过发脾气来吸引父母、老师或同伴的注意力。
逃避或回避 – 通过发脾气来逃避不喜欢的任务或情况。
获取物品或活动 – 通过发脾气来获得想要的物品或活动。
自我刺激/感官强化 – 该行为本身具有自我强化的作用,例如自闭症儿童的自我刺激行为。
案例分析:ABA 如何理解和应对发脾气
案例 1:寻求关注型发脾气
情境:4 岁的 Jake 正在玩玩具,而他的母亲正在接电话,没有关注他。Jake 开始尖叫、哭泣并扔玩具。
ABA 分析:
前因(Antecedent): Jake 发现母亲很忙,没有理会他。
行为(Behavior): Jake 尖叫并扔玩具。
后果(Consequence): 母亲挂断电话,安慰 Jake。
🔹 ABA 介入策略: 使用 计划性忽视(Planned Ignoring),即不强化这种行为,而是鼓励 Jake 用适当的方式表达需求,例如说话或耐心等待。
案例 2:逃避任务型发脾气
情境:6 岁的 Emma 在课堂上被要求完成写作任务,她开始抱怨、踢椅子并哭泣。老师为了安抚她,让她休息一下。
ABA 分析:
前因: Emma 被要求完成写作任务。
行为: Emma 抱怨、哭泣、踢椅子。
后果: 她被允许休息,避免完成任务。
🔹 ABA 介入策略: 采用 逐步增加要求(Demand Fading),即逐渐提高 Emma 需要完成的任务量,同时给予适当的奖励(如表扬或贴纸)来强化她的合作行为。
案例 3:获取物品型发脾气
情境:3 岁的 Liam 和爸爸一起去超市。在收银台看到糖果后,他要求购买,但爸爸拒绝。于是,Liam 开始大哭、躺在地上撒泼,最终爸爸屈服,买了糖果。
ABA 分析:
前因: Liam 想要糖果但被拒绝。
行为: 他大哭、躺地撒泼。
后果: 他得到了糖果。
🔹 ABA 介入策略: 不强化发脾气行为,即即使孩子哭闹,也不提供糖果。同时,教导 Liam 使用正确的表达方式(如用语言请求)或学会等待适当的时机。
案例 4:感官刺激型发脾气
情境:5 岁的 Mia 是一名自闭症儿童。当她在嘈杂的环境中感到刺激过多时,她会尖叫并挥动手臂。与前面几个例子不同,她的行为不是为了引起别人的反应,而是为了自我安抚。
ABA 分析:
前因: 过度刺激的环境(噪音过大)。
行为: Mia 尖叫并挥动手臂。
后果: 她通过这种行为自我安抚,没有外部强化因素。
🔹 ABA 介入策略: 提供替代感官输入(如降噪耳机、触觉玩具),以及教授 Mia 自我调节技巧,帮助她用更适当的方式应对环境刺激。
结论
利用 ABA 原则,我们可以将发脾气和情绪爆发视为有功能的行为,而非单纯的“坏习惯”。管理这些行为的关键是:
识别行为的功能,了解孩子为什么会发脾气。
使用差别强化(Differential Reinforcement),即奖励适当的行为,同时忽视或引导替代不良行为。
保持一致性,确保孩子不会因发脾气而达成目的。
通过 ABA 方法,家长和教育者可以帮助孩子学会更有效的沟通方式,同时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。
Comments